2010年11月14日 星期日

舒伯特

進入標準尺寸的圖片1797 年 1 月 31 日出生於維也納郊外的李希典塔爾村莊,他的父親是農民出生的小學老師,後來開創了一所私立小學,親任校長,母親是廚師,由於生活貧困,父母所生的14個孩子,只養大了五個。舒伯特所受的音樂教育非常有限,舒伯特小時候由父親教他小提琴,大哥教他鋼琴,十一歲進入皇家學院 ( Imperial College , Konvikt )攻讀音樂,住進神學院宿舍,並加入維也納宮廷禮拜堂合唱團(今維也納少年合唱團)高音部隊員,直到十六歲因變聲不能再演唱童聲高音才離開 。期間,前往薩里耶利 ( Antonio Salieri ) 門下接受三年正規的作曲課程,所有的音樂知識幾乎全賴自己的摸索與努力。 同時他在他父親的學校裡擔任助教師,此期間的創作如 F 大調彌撒曲、魔王、野玫瑰…等。他早年就展現了非凡的音樂才華,經常為家中和友朋之間的演奏,譜寫歌曲管弦樂曲和室內樂曲。並在學校管弦樂團擔任小提琴手,還為這個樂團寫作了他的第一號交響曲﹝一八一三年﹞。1812年以作品1的名義出版「魔王」一曲時,已經譜寫了將近七百首的樂曲。一八一四年十月十九日,舒伯特為歌德的詩《紡車旁的麗卿》譜曲,有人認為這是德國藝術歌曲的濫觴,此說雖不見得壇精確,但這首歌卻打開了舒伯特創作靈感的閘門。一八一五年,舒伯特就創作了一百四十首砍曲。在他短暫的一生﹝三十一年﹞當中,一共創作了六百多首歌曲,所以被稱為「藝術歌曲之王」。
舒伯特脾氣溫順,如赤子般的純真笑容經常掛在臉上,這使得他很受朋友歡迎,他身邊一直都圍繞著一群關心他的朋友,這些朋友有些在經濟最困頓的時候接濟他,有些人的詩作給予他創作的靈感,有些在舒伯特身前死後都極力推廣他的音樂。雖然他作品數量頗豐,又完成了六首交響曲 ( 十六歲寫出第一首交響曲 ),但是並沒有任何經濟支援。經過朋友幫忙,他在 1818 與 1824 年,受聘於匈牙利 Esterhazy 公爵,擔任公爵女兒們的家庭教師。不過,他還是喜歡隨興的生活,對於社會地位、貴族生活全不感興趣。每回只要拿到錢便呼朋引伴到咖啡廳取樂,等錢花光了再由朋友接濟他。在這種波希米亞式的生活中,他有時甚至將樂曲譜寫在帳單背面。


對於文學、詩歌,舒伯特一向易感,使他在藝術歌曲的領域裡獲得最大的滿足與成就。他寫了超過六百首藝術歌曲,他會用同一首詩作,譜寫不同曲調的曲子,有些歌德和席勒的作品甚至超過六次以上。他在音樂與文字間找到一個讓兩者安適而不扞格的情境,使兩者能在表達某種情境狀態時發揮到最大,他一向與世無爭,所以也不想讓音樂與文字間分出從屬,就如你無法硬是要區分在詮釋舒伯特的歌曲時,歌者和鋼琴伴奏誰比誰重要,鋼琴往往是外塑情境的描摩,人聲就變成心理狀態的獨白。
舒伯特終其三十一個年頭的生命,除了少數外出旅行的機會,他的足跡始終都徘徊流連在這個城市的無數角落,在他身前維也納對他瞭解不多,即使死後很長一段時間,維也納也都沒有給這位天才應有的尊敬與重視,他的作品雖不僅限於歌曲﹝他尚有九首交響曲、十部歌劇、多首管弦樂曲以及宗教音樂,更有為數眾多的室內樂與鋼琴奏鳴曲等等﹞,但其作品都有共同的特色,那就是無不具有天使般優美純潔的旋律,這也是使他能夠在音樂史上躋身最偉大的作曲家行列的原因。


1827年在貝多芬臨終病榻上,年輕的舒伯特哀傷的與其道別,隔年1828 年11月19日,舒伯特去世於維也納遺體便葬在他最尊崇的貝多芬墓旁,享年三十一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