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31日 星期日

貝多芬的生平

路德維希" 范" 貝多芬,1770年十二月十六日生於德國西部莢因河畔的小城波昂。貝多芬和祖父路德維希" 范" 貝多芬同名,他原是比利時人,1733年應聘到選帝侯禮拜堂充任男低音歌手,1761年升任樂長,1773年貝多芬滿三歲時,就去世了,貝多芬的性格和天才,大多遺傳自這位祖父。
  貝多芬的父親約翰" 范" 貝多芬,是選帝侯禮拜堂的男高音歌手,愛酗酒、性暴噪,他夢想著要把兒子訓練成像莫札特一樣的神童,因此,強迫五歲的貝多芬開始學琴,以便藉此賺大錢。

 貝多芬八歲時,就在公開場合彈奏大提琴,十歲時,發表處女作,十三歲時,波昂教會任命其為宮廷風琴手,而後進入倪富(Neeft,1748- 1798。1779年來到波昂,擔任宮廷歌劇院樂長,1781年後為選帝侯禮拜堂風琴師)和李斯(Franz Anton Ries,1755-1846,小提琴名家,1774年就任波昂宮廷樂師達二十年)門下受教,接受正統的音樂教育。
  1787年貝多芬前往維也納準備投拜莫札特門下,當時莫札特三十一歲,他非常器重貝多芬的才華,但是因為母親的去世,貝多芬不得不回到波昂,也失去了這個大好機會。

  1792年至海頓門下學習作曲,可惜的是海頓雖是一位大音樂家,卻不是一位好老師。他的教學缺乏獨創性,又懶於訂正習題。性急的貝多芬就趁海頓第二次訪英時,改向辛克(Johann Schenk,1753-1836)學習。次年又隨阿布雷茲貝格(Albrechtsberger,1736-1809,宮廷風琴師兼史替芬教堂宮廷樂長)學習對位法,且隨沙里埃利(Salieri,1750-1825,當時的維也納宮廷樂長)學習對位法。
  貝多芬初期的作品以鋼琴曲居多,1795年寫作歌劇「阿雷萊德」,並發表「第二號鋼琴協奏曲」,1798年,譜寫「第一號鋼琴協奏曲」和「悲愴奏鳴曲」,1799年完成「第一交響曲」,1800年,寫作「第三號鋼琴協奏曲」和「絃樂四重奏」作品十八等。

  1800年以後,貝多芬的耳疾已相當明顯,他為此煩惱不已。1802年,貝多芬前往當時的避暑勝地海里根休養,曾萌生自殺之意,並留下著名的「海里根遺書」。幸而他那熾烈的創作慾使他打消自殺的念頭,當耳疾稍為好轉後,他又回到維也納,在接近耳聾的狀態中,他又接連發表傑作。

  1803年,拿破菕率領軍隊革命,逐一打破歐洲的舊體制,貝多芬基於祟拜英雄的心理,本欲把這首新的交響曲獻給拿破菕,卻不料拿破菕自己登基為帝,並實行專制政治。貝多芬由祟拜轉為失望與憤怒,乃將原題名為「拿破菕交響」曲的扉頁撕破,改題為「回憶某一位偉大人物的『英雄交響曲』」。
  晚年的貝多芬非常不幸。首先,當1808年貝多芬三十八歲時由維也納三位貴族(魯道夫公爵、羅伯高維志太子和金斯基侯爵)支付年俸,把他留在維也納而使他不致於出任西巴伐利亞傑羅姆" 波拿巴特的卡賽爾宮廷樂長。但是這三位貴族沒落,無力再按照先前所約束的條件支付年俸。貝多芬其他收入雖然不少,但他本身很浪費,如此一來,經濟變的很拮据。
  其次,是侄子卡爾的問題一直困擾貝多芬。1815年貝多芬的弟弟去世,留下孤子卡爾由他收養,他為了收養侄兒一事曾與弟婦打官司,到了1820年,貝多芬勝訴取得領養卡爾的權利。但卡爾是個極不爭氣的青年,經常替貝多芬惹麻煩。
  1826年,卡爾二十歲時,為非作歹,最後企圖用手槍自殺未遂,貝多芬只好把他送往多瑙河畔的鄉下格森道夫,由弟弟約翰接管。不幸這次旅途非常辛苦,因為歸途著了涼,引起肺炎和水腫。

  1827年,貝多芬臥倒病塌,三月二十六日下午,突然風雨交作,雷聲震耳。貝多芬緊握拳頭,高舉右手,凝視窗外。數秒鐘後,雙手無力的鬆開,結束了他痛苦的一生,享年五十七。

2010年10月23日 星期六

長號

伸縮喇叭(長號)在十五世紀初時,先將小號加大當做低音樂器使用.

淺淺的杯狀吹口後是長長的圓筒管,最後的三分之一形成圓錐狀,與前端的牽牛花形相

連.中間有一段可取卸的伸縮管是伸縮喇叭最大的特徵.

         以右手來拉動管子可改變音程;利用嘴唇的口形和管子上的七個位子變化,能夠自由地

吹奏出音階及半音階.它也可以產生-[風趣],[幽默],[奇特]..等音效.

標準的伸縮喇叭是次中音管;其它尚有低音管,中音管,F調低音管和低bB調的倍音管等

,此外,還有附有活塞式的伸縮喇叭.

伸縮喇叭不僅有尖銳響亮的音色,同時也能表現深沉圓潤的弱音之美,唯難度稍為困難

些.

進入標準尺寸的圖片

法國號

號角最初的形式是用獸角製成,後來有法國的彎曲獵號,現代通用的法國

號便是由此而來。如果把法國號管子拉直,長度會超過三公尺以上。法國號是

最難吹好的樂器之一,不過它是十九世紀作曲家想要製造浪漫氣氛時所選擇的

樂器,例如布拉姆斯第二號鋼琴協奏曲的開頭,和孟德爾頌<<仲夏夜之夢>>裡

溫婉的夜曲。法國號若是在演奏名家手裡便極為精巧,一如史特勞斯在<<泰爾

的惡作劇>>中所展現的一般。一直到十九世紀,法國號的吹奏者還要用各種彎

管來改變調性,這是裝載樂器上的捲屈管子以便換調性。彎管越長音高就越低
進入標準尺寸的圖片

小號

小號,短號,號角(沒活塞的,一般都是軍中使用)三種在構造上有些小小的差別.

管的圓筒部份較長,牽牛花形的圓錐部份短小的就是小號,音色最為明亮,尖銳.

圓錐部份深的就是短號,音色較柔和.在西洋,小號象徵名譽,稱贊,宣言,恐怖,戰爭,

死亡等各種情景,聲音清澈嘹亮.但是宣告最後審判的天使,也是使用小號這種樂器的.

        從前小號的管子並不捲曲,而是直挺挺的,貝多芬時代小號的管狀部份比今日稍長.

即使在今日,管弦樂的小號也從bB調縮短為C調,貼著嘴唇的吹奏口的形狀也變為淺形

的樣子.與其說它是因為莊重的感覺博得人們的喜愛,倒不如說是因它明快,華麗的表

現吧!
進入標準尺寸的圖片

銅管樂器的簡介

銅管樂器分成小號.長號.法國號.低音號. 小號在古
埃及時期便已存在.以簡易的木材或竹子製成.
羅馬時代.出現金屬製的小號. 長號起源於十五世紀
的薩巴克號.與小號有著相似的外型.俗稱伸縮喇叭.
法國號是從獸角發展而來的管樂器.十四世紀時出
現金屬材質.十八世紀.逐漸發展出吹嘴. 低音號前身為
十六世紀末的蛇型號.十九世紀中葉問世.多為金屬材質.
體積龐大.音色雄厚低沉.

薩克斯風

薩克斯風( SAXOPHONE ) 是比利時人阿道夫薩克斯( Aldophe Sax ) 發明

的樂器. 於1840年開始, 經15年而於1846年完成. 薩克斯風結合了使用竹片(

reed) 的吹嘴( mouthpiece) , 及金屬製的大圓錐形管身, 產生了獨特的音色

風格. 薩克斯風的音性由於其粗大的管徑, 而產生廣泛, 柔和, 豔麗的感覺.

薩克斯風家族是所有管樂中唯一能與弦樂器比較者. 只有在薩克斯風才做到包

含了從最高音到倍低音的樂器, 而且各音律的薩克斯風音質都統一, 合奏時均

勻的音質, 廣大的音域, 足以和弦樂相較.

        由於在二十世紀初期的風行, 薩克斯風可能是今日樂器工業中最商業化的

產品了. 今天絕大部份的管樂廠商都會生產薩克斯風, 它可能是所有管樂器中

最普遍的. 而且現在的薩克斯風生產很類似機汽車, 廠商每隔一段日子就會推

出新的, 略為變動而型號不同的產品.

        最初的薩克斯風在製造時使用了製作銅管的技術, 這樣做出來的樂器很耐

用. 在以前孔旁的圈環是焊上去的, 為了方便這一步驟, 管身就不能太堅固,

否則焊不上; 今日的圈環是管身的延伸, 而新的冶金技術也使得吹口管和管身

的彎曲部分在一體成型之外還能保有一定的硬度. 一些二級的工廠彎曲的部分

是以兩個U 型殼合在一起再焊起來.

        近來也有塑膠薩克斯風問世, 不過鍵機的部分是以合成材料製成. 但並沒

有受到很大的迴響.

進入標準尺寸的圖片

雙簧管

雙簧管是木製,以吹嘴的雙簧片發音。它低音區略帶鼻音,    

使人覺淒涼荒蕪;中音區柔和明亮,是具有人聲的音區,也是雙    

簧管音域中最美麗的音區,與其他樂器較能融合;高音區的聲音    

乾硬尖銳,十分刺耳,因而很少會使用到。雙簧管最適宜於演奏    

抒情的樂章,但也可以用來演奏輕快活潑的音樂,是一件非常有    

特色的樂器。    

進入標準尺寸的圖片

巴松管

大管又稱「巴松管」或「低音管」,是以吹嘴的雙簧片振動

而發音的木管樂器。它低音區聲音稍沙啞、蒼勁;中音區聲音厚

實、圓潤;高音區聲音明亮、優美。大管音色豐滿,能靈活地演

奏。它具有老年人的聲音和能彷彿小丑般的性格,是管絃樂隊中

的重要低音樂器。        
進入標準尺寸的圖片

豎笛

單簧管俗稱「黑管」,也叫豎笛是木製樂器,以吹嘴的單簧
片振動而發音。它音域較寬,音色明亮、優美,表現力豐富,是管弦樂隊
中非常重要的木管樂器。單簧管獨奏時,可演奏出各種抒情、寬廣的旋律
,別具一格。單簧管低音區的聲音較低沉,發音乾澀,給人一種緊張的感
覺;中音區較軟弱;高音區圓潤明亮;最高音區則尖銳透切。單簧管有分
降B調、A調及降B調低音單簧管等。     
進入標準尺寸的圖片

短笛

笛的長度是長笛的一半,音域比長笛高八度。它的音色尖銳響

亮,是管弦樂團中最高音的樂器,也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它

能演奏出輕盈靈巧的、像玩皮的小孩子般的樂章。   

木管樂器的介紹

木管樂器有長笛.單簧管.雙簧管和低音
管. 長笛約在西元十世紀由拜占庭
傳入歐洲.早期長笛均由木質製
成.音色柔和.但現已幾乎被金屬材質取代
音色則較為清亮.單簧管起源較晚.約發源
於十八世紀.又名豎笛或黑管.擔任木管樂
器中的中音樂器. 雙簧管源於中世紀.由蕭母
管演變而來.簧管本身 以黑檀木製成
低音管再十四世紀的法國已長見其蹤
影.為木管樂器中的低音樂器.

2010年10月10日 星期日

低音大提琴的介紹

低音大提琴是提琴家族中最低音也是最大的樂器,全長約200公分,演奏者必須站立拉奏,四弦定音分別為EADG,音色莊重而低沈,琴弓約長68~70公分。演奏技術由於受到樂器構造的限制比其它弓弦樂器顯得較不靈活。低音大提琴用於獨奏略顯單調,但一加入合奏中,則使整個合奏發出充實的音響與立體的效果,因而成為管弦樂、室內樂、爵士樂等所有合奏種類的基礎。使用低音譜表,而其實音則比記譜低八度

小提琴的介紹

小提琴是最具代表性的擦弦樂器,全長約60公分,音色優美而纖細,是管弦樂團中非常重要的高音弦樂器,常扮演主旋律的角色。小提琴是由四條弦所組成,其定音分別為 GDAE,一般是由弓磨擦振動琴上的弦來發出聲音,而琴弓之好壞也決定著演奏的音色。琴弓約長75公分,是以馬尾製成的弓毛緊繫著木質的弓桿的兩端,一支琴弓所需的毛數,大約在130條至250條之間,演奏家透過不同演奏技巧的運用來表現豐富的音色,用高音譜表記譜。

中提琴的介紹

中提琴比小提琴略大些,全長約66公分,四弦各比小提琴低完全五度調音,音色雅靜而帶悶,有如鼻音。在十七世紀,中提琴只是一個偶爾被採用,或者是用來陪襯及加重低音部或填補和聲而已,直到十八世紀後才慢慢開始被當作獨奏樂器使用。其四弦定音分別為 CGDA,演奏技巧與小提琴相同,由於其音域較低,左手在指板上的音距活動要比較大。中提琴與小提琴的琴弓差不多長,但中提琴的琴弓通長為些重些。平常使用中音譜號(alto)記譜,高音域則用高音譜號。

大提琴的介紹


琴長約為小提琴的兩倍,全長約120公分,演奏時夾於兩腿之間,下端用腳棒支撐。調律比中提琴低一個八度,四弦定音分別為CGDA,琴弓約長73公分。大提琴擁有廣潤的音域,音質雄厚且圓潤,因為它的音域與人聲接近,因此特別容易被接受。大提琴雖早在十六世紀就出現,卻都只是擔任低音伴奏的角色;一直到巴洛克時代的後期,才真正確立了獨奏樂器的地位。大提琴主要用低音譜表或第四線中音譜表記譜,偶而用高音譜表。

2010年10月2日 星期六

莫札特的生平故事

 D大調雙鋼琴奏鳴曲
莫札特與海頓,貝多芬並稱為維也納古典樂派三大作曲家 1756 年 1月 27 日出生於奧地利薩爾茲堡。當莫札特快學會走路時,便常爬到鋼琴椅上,整天好奇的彈三度和弦,因這是他最喜歡的音,不久之後,他會拉小提琴了,所以時常跟全家人一起合奏。六歲時寫了一首鋼琴小步舞曲與小提琴奏鳴曲,充分展現了他對旋律的愛好,雖音符簡單,但細聽之下仍能發現在精緻模進下不落於任何幼稚的味道。八歲時甚至於寫出第一首交響曲,他父親發覺了他不僅有音樂才華,甚至是世上罕有的天才,於是放棄了為自己前途的計劃,全力讓這小孩接受最完善的音樂教育,同時也打算將此神童帶至各地宣揚。所以莫札特在音樂上的成就,除了天賦異秉之外,他父親也是最重要的推手。他們一家人開始歐洲之旅,首先到慕尼黑,在公爵馬克斯米蘭御前獻奏,獲得高貴禮物,到維也納,立刻被召往仙布倫宮御前演奏,當然備受喝采,莫札特當時甚至在國王要求下以絨布蓋著琴鍵演奏,由於維也納的成功,他父親計劃帶莫札特前往巴黎,當時巴黎是歐洲文化中心,凡是任何人欲博得名聲,就非前往巴黎不可。1763年夏天他們又開始啟程,經過了奧格斯堡、曼海姆、法蘭克福、布魯塞爾,到了巴黎,在法蘭克福演奏會上,德國偉大的先哲歌德也在此聆聽,他在日後的回憶錄中大大讚揚莫札持的琴藝。莫札持在維也納成功後又開始忙起來了,有時教音樂,有時拜訪名士,開音樂會,參加集會,但他的生活並不安定,還是沒有人固定雇用他,加上他不會用錢,而妻子康絲坦茨沒事就買新衣或外出大吃,搞得莫札特必須日日夜夜作曲來填補她的消費,這種情形一直到他死都不曾改變。在生活的壓力下,莫札特始終保持著開朗的態度,所以像奏鳴曲,室內樂,鋼琴協奏曲,交響曲及歌劇等作品都陸續不斷推出,繼後宮誘拐後他又完成了費加洛婚禮,憑著他那美妙的音樂充份表現角色不同的特點。費加洛婚禮首演當晚極為轟動,幾乎每首詠嘆調都當場應觀眾要求再安可一次,結果整齣歌劇一直到半夜才演完,雖然在維也納雖頗受人敬仰,但這都市並非真正了解他的音樂,他也很感失望,之後他接受了波米亞首都布拉格邀請動身前往,在那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歡迎,莫札特十分喜悅於這樣氣氛,因此他又作了一齣歌劇唐˙喬凡尼,這部歌劇成為整個歐洲音樂史上最崇高的傑作之一。莫札特的作曲方式很難為一般人所想像 . 因為他天生是一位音樂天才。1790 年冬天他回到維也納,那時維也納奧皇約瑟夫二世駕崩,雷奧液德二世即位,莫札特所受的待遇每況愈下,新皇的加冕典禮定於法蘭克福舉行,音樂由義大利的薩里耶里作曲,此人就是電影阿瑪迪斯中謀害莫札特的主謀人,也是在宮中與莫札特競爭的對手,事實上薩里耶里也是貝多芬的老師,他有一些作品,也許他是宮廷中與莫札特競爭的對手。1791 年 3 月莫札特的劇院經理朋友達,朋特委託他寫一齣德語歌劇,這家劇院不是皇室的高級人士所聽的,而是在維也納郊外的中下階級的流行德語劇院,莫札特並不以對象為平民而拒絕,反而高興的接下任務,他長久以來就希望能再寫一部德語的歌劇達朋特為讓莫札特專心作曲,特別把公園裡一間漂亮的小屋子租下來給莫札特住,當時他的妻子正外出療養,因此莫札特可以十分愉快專心的完成這部歌劇魔笛。到了11月 , 莫札特己病得無法起身 , 不過他仍未放棄自己的這份責任,依然照樣工作,為了趕在約定時間交出曲子,莫札特常常一邊流淚一邊作曲,以致病情急遽惡化,終於在十二月四日夜晚寫到第三部續唱的第六曲目第八小節時 , 莫札特感到力不從心無法再繼續提筆了 . 他覺悟到自己的大限已至,立即招呼弟子朱斯麥瑞前來枕畔,指示曲子的未完部份。12 月 5 日 0 時 55 分莫札特終於撒手西歸,莫札特死後,未完的安魂曲由朱斯麥瑞繼續完成,當他死時家中分文不剩,只好把他埋葬在十分廉價的平民公墓內,遺體首先放在當初他與康絲坦茨結婚的史德芬教堂然後前往墓園,但因遇到暴風雪,送葬的人只好半途折返,只留下莫札特孤單地被埋在無名墓園內 ,第二天再去確認他的墓地時卻永遠無法找到了,因此莫札特之墓就成了一個永遠的謎。

海頓的生平故事

弗朗茨·約瑟夫·海頓(1732年3月31日-1809年5月31日),奧地利音樂家。海頓是繼巴赫之後的第一位偉大的器樂作曲家,是古典音樂風格的傑出代表。
海頓出生於奧地利和匈牙利邊境的一個小村莊羅勞,出身于一個貧窮的車匠家庭,27歲時受聘擔任匈牙利艾斯台爾哈奇親王的樂長,任職達30年之久,他一生寫作了104首交響曲,兩部清唱劇「創世紀」和「四季」,同時也寫作了大量的弦樂四重奏,鋼琴奏鳴曲,以及一些歌劇、輕歌劇、12部彌撒曲和聲樂作品。
海頓的音樂幽默、明快,含有宗教式的超脫,他將奏鳴曲式從鋼琴發展到弦樂重奏上,他是器樂主調的創始人,將傳統對位法的獨立聲部完全同化了,將主題發展自行展開。後期他訪問英國,接受牛津大學授予的音樂博士頭銜,受到了亨德爾的影響,也受莫扎特的影響,產生旋律優美的抒情色彩,出現類似巴洛克的風格。他用弦樂四重奏代替鋼琴,用管弦樂代替管風琴,創造了兩種新型的和聲演奏形式。
他同莫扎特和貝多芬三人為維也納古典樂派的傑出代表,綽號為「海頓老爹」。
作品項目:
管弦樂作品-交響曲
舞台劇作品-24首歌劇
宗教音樂作品-14首彌薩曲
協奏曲
室內樂作品(重奏作品)
鋼琴作品
聲樂作品

韓德爾的生平故事

格奧爾格·弗里德里希·韓德爾(Georg Friedrich Händel,1685年2月23日-1759年4月14日),巴洛巴克音樂的作曲家,出生於德國,後來定居並入籍英國,他的名字亦按英語的習慣改為喬治·弗里德里克·韓德爾(George Frideric Handel)。在英國期間,韓德爾時有佳作,著名的作品如《水上音樂》(Water Music,1717年)、《皇家煙火音樂》(Music for the Royal Fireworks,1749年)及《彌賽亞》(Messiah,1741年)等,便是最好的例子。
韓德爾是一位多產的作曲家,一生創作了大約41部歌劇,5首頌歌,5首加冕讚美歌,37支奏鳴曲,20支管風琴曲,還有許多教廷音樂及音樂小品。他還擔任音樂指揮和藝術總監,親自參加劇院的管理、技術協調等事務工作。後來他轉向創作神劇,將聲部的獨立地位用和聲代替,組合和弦的華麗和聲完全超越了旋律獨唱的形式,形成典型的巴洛克音樂風格。
1743年,《彌賽亞》在倫敦上演,英王喬治二世親臨劇院。當聽到第二部分終曲《哈利路亞大合唱》時,國王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站立起來聽完了全曲,將它稱為「天國的國歌」。現今音樂會演奏此曲時全體觀眾均會起立聆聽,成為一個非常特別的慣例。